(通讯员 刘泽伟 刘诗璇)8月上旬,龙8游戏手机网站博闻实践队乡村振兴调研分队深入湖北当阳,走访红薯加工龙头企业、亲临生产种植农田、咨询专业特色合作社,采用多样的形式进行了扎实、专业的调研。团队由来自龙8游戏手机网站的5名大二学生组成,以期运用专业所学关注社会议题,探索能人在产业兴乡、精准扶贫中的作用,为乡村振兴提供可行的建议与模式。
“城归能人”乡土扎根 龙头企业精准扶贫
团队将“城归能人”定义为从城市习得相对先进的技术、积累充足的资本并掌握一定人际资源后,出于回馈乡村的情怀,返乡创业并取得一定成就的群体。队员们认为,能人从城市回归农村是其参与乡村振兴的基础,而影响他们做出这一决定的有多种因素。团队选择了在这一领域有所成就的湖北省当阳市,走访了当地红薯(被称为“苕”,另在方言中有愚蠢之意)加工的龙头企业——湖北龙之泉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。
公司董事长潘官盛即典型的“城归能人”,原本三兄弟在北京合伙开公司,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返回家乡创业,重新打下一片“江山”。在对潘官盛进行深入地非结构式访谈后,团队成员发现,他的“城归”受家人健康状况、村民贫困状况、家乡资源状况影响。当时,家中父亲身体欠恙,潘氏三兄弟已萌发回乡念头。“因为我们都是农民的儿子嘛,也想积点德,给家乡老百姓做点事情。”潘董这样说道。在进一步分析家乡地理资源与政策资源情况后,三兄弟决定将“让他们都能过上好日子”的愿望真正落地。
当阳市土壤肥沃、有机质含量高、十分适合红薯生长。相比其他作物,红薯经济效益颇高。潘董与“龙之泉”的到来让村民们找到了致富的新道路。潘董介绍,他们免费向村里贫困户统一提供红薯种苗、技术指导、收购服务,很快调动起了村民投身红薯产业的积极性。目前,种植红薯面积达6000多亩,2016年贫困户实现收入可达420万元,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,当地600多户贫困户也全部摘掉贫困帽。
团队成员在潘董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,进一步参观公司“荣誉墙”展板与生产车间,体会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,公司在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中的作用。在集中收购红薯的水泥广场,工作人员还向团队成员细致地描述了红薯丰收时,村民们排起长队等待收购的场景,并邀请队员届时前来参观。
红薯种植形势喜人 农户企业高度信任
告别“能人”潘董与龙头企业公司,项目团队第二站亲临了农户红薯种植一线,在农田农舍里采取现场观察、结构式访谈等方法开展调研。在红薯种植环节,队员们主要从种植大户与散户这两类群体入手。未走进周英风(化名)的农舍前,队员们已被沿途连片的长势喜人的红薯地所吸引。
他承包了60亩地种红薯,已经和“龙之泉”合作了十一年了。作为最早开始进行种植的农户,他对当地红薯产业的发展也是历历在目。他谈道,一开始其实很多农户对企业极不信任,不愿意种植红薯。“后来发现他们潘董差不多每个月都要下到我们农田来一次,亲自询问指导,其他工作人员的服务更不用说有多周到了。”就这样,经过“一传十,十传百”的系列宣传与服务,农户与“龙之泉”建立起了信任。“我们是订单农业,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与龙之泉签订了协议。”他认为,“龙之泉”这个企业言出必行的态度、给予农户们切实的利益,还有种种服务,无一不奠定了双方如今的发展。
种植大户陈新风(化名)介绍,自己家中总共种植了100多亩地。他既是“龙之泉”企业的员工,也是红薯种植的大户。说起农户和企业的关系,他如数家珍。“当时,企业正在起步阶段,一方面面临着发展的问题,另一方面立足当地,又面临着服务的问题。”他向团队成员展示了记录详实的贫苦户名册以及相关的协议书,来说明企业当时是如何“赢得民心”的。公司在各个村都设置了业务员与农户直接联系。对于经济上有困难的农户,他们都详细记录,签订有别于其他农户、其他产业的协议,并全程参与种植过程。队员们一边听陈新风讲述,一边手握一叠叠订单协议与农户情况记录表,感受着当地企业与乡村的良好互动。
通过熟人介绍,团队成员结识了正农闲在家的散户周心强(化名)。他们家门前即是红薯地,当时考虑到劳力和土地质量的问题并没有种太多,也就四五亩。不过谈到“龙之泉”,他透露出赞许的眼神,并激动地回忆起当时收购的场景,“当时收红薯的时候地不好走,他们那些工作人员就下车,在后面帮着推车,一直推,还是蛮不错的。”
合作生产特色鲜明 网络电商助力振兴
“喂,您好!请问是金小艳薯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金祖国吗?”队员吕梦圆紧张而有礼貌的开了腔。“是的。”电话那头传来的是一个中年男子浑重的声音。项目团队成员纷纷表现出激动的神情,但又按耐住自己。
在当阳红薯产业中,金小艳合作社是一个典型案例,被媒体、政府提到过多次。从对种植农户的访谈中,队员们也证实了这一点。而由于之前没有介绍人,队员们无法联系上金小艳合作社进行深入访谈。通过网络搜索,团队找到了合作社的工商备案情况以及联系方式,又试探性地通过联系方式添加了董事长金祖国的微信账号。诚恳表明来意后,队员们终于争取到对金祖国的访谈机会。但由于金董外出无法接受实地采访,团队决定借助电话完成这一环节的调研。
在电话中,队员们了解到,金祖国之前在大学参加培训,在教授的引导下于2014年在坳口村建立了自己的合作社。目前合作社种植亩数大概有6000多亩,户数大概为一千多户。谈起创办合作社的过程,他语气里洋溢着自信:“创办合作社的过程其实还是蛮顺利的,因为我们之前也都有跟农户在打交道啊,一切都要为了农户着想,后来农户也就蛮重视咱。”
作为不同于龙头企业直接对接农户的模式,合作社的出现弥补了单个村民“势单力薄”的麻烦,它将同村或是邻村一片区域里的农户集中起来合作生产,统一与龙头企业签订协议,合力争取农户能够享受到的政策资源支持。
另外,除了与龙头企业的对接,合作社还拓展了自身的经营渠道。队员们从金祖国的“朋友圈”动态中发现了合作社的电商店铺以及在电商领域探索的相关成就。通过访谈,队员们也证实了这一点。“通过网络,我们可以把咱当阳这么好吃的红薯销往全国,村民们的劳动成果也换回了更多的收益回报。”金祖国介绍道。据了解,合作社还亮相了当地首届电商年货节,更好地传播这种新模式。
对于乡村的振兴,他提出“不能忘本”这四个字。金祖国认为当地红薯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村里的带动,离不开政府的支持,另一方面,也离不开企业与乡村与村民的互动,比如那些技术方面的指导、贫困户独立的协议、无微不至的服务等等。作为庄稼人,他还特别说道“扶贫不能养懒汉”,需要靠自己的劳动脱贫致富。
队员们在电话这头听着,恰似上了一节专业的扶贫课程。队员吕梦圆频频点头,并表示,“如果不是亲自来到乡村,亲自走访这么多一线的人,肯定不会对这个议题有这么深的体会。”
谈话快要结束时,金祖国热情地邀请团队成员去农场参观,一览红薯丰收的盛况。队员们有的还当即在电商平台上“拍”下了那来自农户,来自乡村希望的“宝贝”。
据悉,团队成员还将深入对此次调研全程进行整理、研究,从学术上、实践上对“城归能人”与乡村振兴作进一步的探索。